2016年6月13日至16日,应台湾财团法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FICHET)的邀请,中国高教学会引智分会协助邀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部分会员高校国际暨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赴台参加了在高雄中山大学举行的“2016国际暨两岸事务主管人员会议”及“两岸三地圆桌会议”。
为了掌握国际高等教育变化趋势,促进不同地区间高校经验交流及案例分享,FICHET自2009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暨两岸事务主管及人员会议”,就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热点议题进行研讨,分享各校国际化经验。2014年6月,FICHET首次与引智分会合作,邀请大陆重点高校国际暨两岸事务负责人及香港高校交流部门的代表参会研讨,并增设“两岸三地圆桌会议”,深入探讨两岸三地对于国际化大学、人才培育以及两岸学生辅导的见解。本次会议旨在应对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进一步促进两岸高校国际化发展经验交流及资源共享,共有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韩国和台湾地区约70所高校120余名代表与会。
两天研讨会期间,会员高校代表积极参与发言和研讨。6月14日“大学国际化的挑战—东亚观点”专题座谈中,引智分会2016年度执行会长单位、复旦大学外事处朱畴文处长围绕主题重点介绍了中央近期出台的“一带一路”战略、“双一流”建设、“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等重要办法对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强调大学应不断拓展自身对外发展的视野、明确目标任务、加大人力和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建设,通过交流合作取得持续双赢的发展。在随后“两岸大学推动英语授课”分组讨论中,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宋文红处长介绍了学校国际化战略实施现状,尤其是在拓展全球海洋科教合作平台与网络的,推动“国际涉海大学联盟”建设,引智海外优质资源加强国际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对学校未来发展机遇、面临挑战、比较优势和现实差距做出分析与思考。
6月15日,在“追求国际化大学的想象与真实” 主题发言阶段,引智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夏红卫部长剖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不同的国际化路径,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自己的知识、技术、产品和规则,不断维护和强化自己的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化获得新的知识、技术、产品和规则,力图与发达国家接轨。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发展中国家不断努力,仍难以触动这一“中心-边缘”格局,因此以中国高校实施“211”、“985”工程、“2011”计划、“教育综合改革”、“双一流”计划为例指出华人地区高校应通过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新的视野、新的平台找到弯道超车的新机遇,建立自己的中心,引领国际规则。
在“国际人才何处寻?”和“两岸学生学习适应及因应策略”两个分组讨论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处专家办刘铭辉主任认为应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两条腿走路。在吸引人才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交流合作渠道,“全球招募”,“以专引专”,“海外和国内人才并重”,注重感情、待遇、事业留人,让引进的人才真正能够留得住,用的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张晓京处长详述了该校对在校台湾学生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管理政策。在课程学习方面为了帮助台湾同学适应数学课程学习,提高成绩,学校专门为台湾学生组织了“手拉手”朋辈数学辅导课程,在课外活动方面成立台湾学生交流联谊社团,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台湾学生对大陆的了解和学校的认同,在生活方面从住宿、饮食、医疗、购物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措施,帮助台湾学生更好地适应在大陆学习生活。
此外,厦门大学国际处谭绍滨校长助理、重庆大学国际处许骏处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严军副部长也分别就研讨议题作了讨论主持和精彩点评,体现了会员高校实务部门管理者的学术素养与风度。
本次会议聚焦大学国际化的挑战,通过研讨,台湾高校进一步增进了对大陆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新政策以及大陆高校国际化建设新举措的了解,对两岸高校追求国际化面对的共同难题与挑战感同身受,表示两岸高校国际化策略各有特点和长处,可以优势互补,大陆新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为两岸高校合作带来更多机遇。未来,引智分会和台湾FICHET作为两岸民间学术性教育交流平台,将继续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深化“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这一机制化交流平台,协助两岸高等教育加强合作,共享教学与科研资源,提升彼此竞争力,互利双赢,推动两岸大学合作迈上更高层次。